9月26日,上海会展中心海关报关大厅,一辆2019新款依维柯DAILY 4×4货车顺利报关,通关以秒计,成为第二届进博会首票通关展品,价值近5万欧元。
“秒放”的背后,离不开上海海关打造的跨境贸易管理大数据平台(以下简称大数据平台)进博会专窗。
近日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公开发布。文件提出,推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与贸易有机融合,加快培育新动能。
作为贸易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口岸监管长期以来面临的最大困境,就是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。
以全国海关系统1/6的关员,完成了全国1/4的海关监管业务量、1/3的查验货物量、1/4的关税额,特别是近年来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,新业态、新模式不断涌现,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、优化营商环境,成为上海海关必须面对的新课题。
上海海关关长高融昆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早在2018年,上海海关联合中远海运集团、上港集团,在上海口岸全面开展大数据平台建设,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,运用“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区块链”等现代化信息技术,依托上海口岸优势条件,着力解决口岸贸易便利和国门安全问题。
“在互联网时代运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,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,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终极解决方案。”高融昆说。
利用大数据,守法者获得了最大通关便利。
作为第一家参与大数据平台试点的企业,进口货物在运输途中,上海大众可提前办理报关和税款自报自缴等手续。货物到港前,海关完成报关数据与平台上相关数据的交叉比对,以及对货物真实性、合法性研判。船舶靠泊后,公司实现货物船边即提、无障碍通关。
经过一年多的探索,大数据平台已汇集生产、贸易、物流、税务、工商、外汇等各方数据125亿条,并与“单一窗口”、船公司和港务部门实现无缝对接。由此带来的通关提速显而易见:今年1—8月,上海关区进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2018年全年再压缩35.21%,海关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全部取消。全国海关大数据云平台(上海)主任张磊说,今年大数据平台已从前期试点开始走向全面推广应用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如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强化监管与优化服务有机统一,这才是大数据平台的最大优势。
首届进博会期间,大数据平台整合海关传统职能和“卫动食商”新职能,强化风险统一排查、集成布控,先后截获西班牙鸡肉制品、比利时牛肉和猪肉等禁止进境动物产品,以及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加纳种子等。
第二届进博会期间,从“精准监管”“顺势监管”要求出发,大数据平台依托物流链、贸易链数据,追溯展品境外源头,建立每家主运商承运的参展商品底账,追踪展会期间展品动态及会展结束后的流向,精确计算回运、消耗、留购、转特殊区域等数据,从而打造展会链式监管新模式。
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海关科技大会上,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强调,到2021年将基本建成智慧海关,到2025年全面实现智慧海关,海关科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,在关键领域领跑全球海关科技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