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时节,汛期过后的皖江水位已回落到警戒线以下,宽阔的江面上,不时有船只来往穿梭。8月13日,在南岸的池州江口远航集装箱码头,场所内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整齐地摆放着,一排高大的红色吊机正在将一个个集装箱从内支线驳船上卸下,并由集卡汽车转运至海关监管作业场所,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现出一派勃勃生机。
“这批集装箱装载的是从俄罗斯进口的锌精矿,共计47标箱,重1000吨,原以为通关要花好几天时间,没想到现在实施‘先放后检’政策,通关速度由按天计算加速到按小时计算,真是太快了。”安徽铜冠有色金属(池州)有限公司商务部报关负责人陈鹰坦言,现在国际疫情形势严峻,进口矿能这么高效运抵公司仓库,手中有了生产原料,也不用担心集装箱滞期费和码头堆放费的问题,全公司上下都更有了底气。
陈鹰说的“先放后检”是指进口矿产品经检验检疫符合要求后,即可提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,矿产品提离后再进行实验室检测并签发证书,这种模式对进口铁矿、锰矿、铬矿、铅矿及其精矿、锌矿及其精矿均适用。
“传统监管方式下,进口矿产品检验包括现场检验检疫及取制样、实验室检测、出具证书和合格评定等环节,货物只有在完成上述作业环节、评定合格后才能通关放行。”据合肥海关商品检验处处长王伟介绍,“先放后检”将实验室检测与通关放行由“串联”改成“并联”,货物进口到岸即可提运,港口作业减少转存和装运环节,企业可更准确把控采购节奏和提运时间,科学安排物流作业。这种方式,压缩的是通关时间,提升的是货物流通效率,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,为稳外贸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支撑。
据了解,合肥海关关区拥有多个矿产品进口口岸,今年前7个月,以“先放后检”模式共检验进口矿产品129批次,重量4.1万吨,货值4.4亿元。“进口矿产品放行后,海关通过加强关税、稽核查、实验室等部门的联动沟通,缩短检验周期,及时为企业出具所需证书。”王伟表示,在做好服务的同时,将聚焦风险高、安全隐患大的集装箱检疫、放射性检测、有毒有害元素检测等重点领域,继续加大监管力度,依法依规处置不合格矿产品,坚决将固体废物等“洋垃圾”拒于国门之外。